談論樓承板的發展
談論樓承板的發展
改革開放以來,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,建筑板行業建設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,樓承板的應用也不斷擴大。雖然我國建筑板的建設已經進行了很多,但從鋼板使用量、應用規模和結構體系等方面還是存在一些問題。
我國的傳統建筑是一種混合結構或磚石結構,這是因為新中國成立以來,我國鋼鐵產量長期低,不得不限制鋼材的使用。近年來,雖然建設部對樓面建設開始重點,但畢竟傳統實力不是那么容易改變的。教育系統在培養建筑人才方面滯后,現有的施工設計、施工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的知識結構不能適應建筑樓層的建設。如果只考慮結構成本,底板是凝固結構價格的2倍,鋼凝組合結構是凝固結構價格的1.5倍。然而,從成本與效益的概括來看,情況大不相同,結構成本僅占整個項目成本的30%以下,而樓承板的上部結構只有50%-70%,因此占項目總投資的不到10%。兩者之間的費用差異不到4%。如果考慮到由于重量輕,節約基本成本,強度高,加建有效面積,施工速度快,加速了資本貢獻的回報期,地板板的泛化效益明顯優于鋼混合結構,關鍵是觀念的改變。
樓承板是近十年來超快的,選擇輕質地板在美國占非住宅建設資金的50%以上。這種結構產業化、商業化程度高、結構快、感應效率高、市場需求大,引起了結構設計者們的了解。輕鋼住宅的研究開發已在各地進行試點,是輕鋼的重要方向,有各種低層、多層和高層建筑的設計實例。我國建筑業的總體目標是:提高建筑業的整體素質,提高生產行業和技術裝備水平,達到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國際建筑市場,充分發揮建筑業在帶動國民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中的主導產業效應,到2010年使建筑業成為國民經濟當之無愧的支柱產業。建筑業帶動相關行業開展,加快地板進場工程的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。